在刚刚落下帷幕的校运会上,教育科学学院2023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罗靖翔凭借超凡耐力与顽强毅力,一举刷新男子甲组5000米和10000米两项校级纪录,成为赛场上最耀眼的新星。他以16分16秒84的成绩疾驰完5000米赛道,又以34分39秒49的佳绩征服10000米征程,冲线瞬间,全场掌声雷动、欢呼不息,为这份硬核实力送上最热烈的喝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一届校运会中,罗靖翔同样打破了5000米和10000米的两项校运会纪录。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速度与耐力的极致较量,更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永不言弃的拼搏。我们专访了罗靖翔同学,听他讲述与长跑的不解之缘,探寻成绩背后的热爱与成长。
与长跑结缘:一份“不甘心”点燃的热爱
对不少人而言,长跑是望而却步的挑战,但罗靖翔与长跑的缘分,却始于大一那年的一次“偶然尝试”。“当时看到校运会有5000米项目,就想着试一试,结果没能拿到名次。”回忆起最初的经历,罗靖翔笑着说道。这份不服输的“不甘心”,成了他与长跑深度绑定的起点——“我心里憋着一股劲,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
自此,学校的操场跑道上,多了一个执着奔跑的身影。从偶尔随性奔跑,到制定规律训练计划,罗靖翔在一次次迈步中感受着点滴进步,也渐渐沉醉于长跑的独特魅力。“没想到进步比预想中快很多,这种一步步突破自我的成就感,让我越来越有动力。”这份热爱,支撑着他走过无数个清晨与黄昏的训练时光。从去年校运会打破两项校纪录,到如今再度刷新两项校纪录,他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印证了“坚持终有回报”的道理。
训练背后:把枯燥熬成热爱,把疲惫化为动力
16分16秒84的5000米、34分39秒49的10000米,这组耀眼数字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长跑对耐力与意志力的双重考验,让训练过程中难免遭遇枯燥、疲惫,甚至“厌跑”的时刻。“放弃的念头肯定有过。”罗靖翔坦言,高强度训练带来的身体酸痛、长时间重复奔跑引发的精神倦怠,都曾让他萌生松懈的想法。
但骨子里的韧劲,让他总能找到“充电”的方式:“买一双心仪的新跑鞋,用新装备的新鲜感点燃训练热情;或者刷一些运动类短视频,看其他跑者的坚持与突破,从中汲取力量。”正是这些小小的动力,加上不服输的信念,让他一次次咬牙熬过艰难时刻,在跑道上越跑越远、越跑越快。
长跑予我:不止于速度,更是人生的修行
谈及长跑带来的改变,罗靖翔的眼神格外坚定:“最大的改变是心态和意志力的成长。”他说,长跑教会他以更从容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也让他养成了愈挫愈勇的韧劲。“其实跑长跑和过日子很像,尤其是马拉松后半程,拼的全是意志力。”
这种坚持,也悄悄迁移到了学习中——“运动后整个人神清气爽,专注力会大幅提升,对待学业也更有耐心和毅力。”从赛道到生活,长跑教会他的不仅是如何突破身体极限,更是如何以坚定的心态面对每一个挑战,一步步朝着更好的自己迈进。
新的起点:传递热爱,愿更多人爱上健康奔跑
对于此次打破两项纪录的成绩,罗靖翔有着清醒的认知:“它既是里程碑,也是新的起点。”里程碑在于,它印证了长期坚持的意义;而作为起点,是因为长跑是一项可以“活到老、跑到老”的运动,未来还有更多可能等着去探索、去突破。
同时,他也不忘提醒想要尝试长跑的同学们:“跑步虽好,但一定要注意健康跑、无伤跑。”长跑容易受伤病困扰,只有科学训练、做好防护,才能跑得更久、更远。作为纪录保持者,他最想传递的是“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长跑中会遇到‘极限点’,生活里也会有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刻,但就像长跑中的‘二次呼吸’,只要熬过那个最难的阶段,就一定能重新振作、焕发力量。很多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勇气与执着。”
感恩同行:这份成绩,属于每一个支持者
谈及一路走来的收获,罗靖翔满心感恩。“首先要特别感谢老师们的支持,上次参加省赛,多亏了学校和学院老师的帮助才能顺利参赛。”他尤其提到辅导员林霖老师:“对于训练,她总是大力支持,经常关心我的训练状态和身体情况。”
而一起训练的伙伴们,更是他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一个人的长跑很容易孤单放弃,是我们互相鼓励、并肩作战、共同进步,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罗靖翔说,这份成绩不属于他一个人,而是属于每一个支持他、陪伴他的人。

从大一的“不甘心”到如今的双纪录保持者,罗靖翔用脚步丈量热爱,用坚持书写青春。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所有耀眼的成绩,都源于日复一日的积累;所有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都藏在“再坚持一下”的勇气里。愿我们都能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在自己的人生赛道上,坚定前行、永不言弃,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