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横
媒体厦大
新闻纵横
在“双碳”目标推动国家能源结构深度转型的当下,氢能源凭借清洁、高效的突出特性,正成为破解传统化石能源依赖困局的关键力量。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氢燃料电池技术被明确列为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而作为交通运输领域减排的“主力军”,氢燃料重型卡车更以行驶全程零排放、无污染的优势,为构建国家绿色交通体系注入核心动能。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已从商用车开启产业化探索,具备规模化推广的初步条件,但在制氢...
2025-11-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一方面反思民族主义同时寻求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另一方面讨论如何重建全球学术网络,进行世界历史的再书写,促进和平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在这一使命的引导下,教科文组织首任总干事朱利安·赫胥黎倡议从科学人文主义视角审视人类文明从古至今的演进轨迹,以促进世界和平与相互理解。赫胥黎的朋友、剑桥...
2025-11-25
11月20日下午,华侨大学校长吴剑平率团访问我校,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与高质量发展开展深入交流。校长张宗益会见来宾。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林东伟参加会见。张宗益代表学校对吴剑平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华侨大学与厦门大学同处闽南,历史渊源深厚,合作基础扎实,希望两校在规划编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互学互鉴,共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一流大学建设与服务区域发展有机统一。吴剑平对厦门大学长期以来的...
2025-11-24
11月22日下午,厦门大学第十三届“中国日”文化节在翔安校区坤銮楼举办。“中国日”文化节是国际中文文化教学课堂的文化延伸与综合实践,本届文化节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通过文化荟萃联欢与文化互动体验,搭建多元交流平台,让中外文化同台绽放,立体、综合地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近千名中外师生踊跃参与,共赴一场跨文化的交流盛宴。在气氛热烈的暖场环节后,《舞狮呈祥》拉开文化荟萃联欢序幕,气势十足点...
2025-11-24
11月21日下午,福建省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基地(厦门大学)共建协议签订仪式暨“政协走进校园”活动在厦门大学举行。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黄文辉,省政协机关党组成员、办公厅副主任吴益坚,厦门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黄国彬,市政协机关党组成员、研究室主任徐祥清,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黎永强出席签订仪式。仪式由校长助理纪荣嵘主持...
2025-11-24
11月19日下午,盐城市委书记周斌一行来访我校,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校地产学研融合等事宜展开深入交流。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荣会见来宾。盐城市副市长唐敬、校党委副书记黄身勇参加会见。张荣代表学校对周斌一行表示欢迎,并重点介绍了学校在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与科研成果。他表示,持续深化与盐城合作是双方优势互补的务实之举。厦门大学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发展为...
2025-11-2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和舆论引导能力,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11月20日,厦门大学举办“意识形态暨网络媒介素养”专题培训。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林东伟,校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高和荣出席。培训由高和荣主持。培训会上,互联网思想政治领域专家与资深媒体人分别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
2025-11-21
11月15日,第十四届厦门大学海洋科学开放日在翔安校区落幕。本届开放日以80余个原创科普展位、17场特色实验课堂、13场精品系列讲座及1个青少年水下机器人挑战赛为核心,吸引了超万名大中小学师生及公众走进厦大,共享一场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海洋科普盛宴。作为2025厦门国际海洋周重要配套活动,本次开放日由厦门大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鹭江创新实验室、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
2025-11-21
媒体厦大
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学院楼内,一台台基于先进电源、负载构成的小型微电网系统悄然运转。没有隆隆作响的机房,也没有纵横交错的电缆,整个实验室的供电系统正通过一套精密的“智慧大脑”实现无缝协同。这是厦门大学能源学院郑志锋教授团队与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先进储能技术集成设施创新平台,运行一年来,这座以智能管理系统为核心的“能源方舟”,以多项突破性技术重新定义分布式智能电力系统的安全与效率。储能技术集成设施创新平台。...
2025-09-26
“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今年就可以打败德国,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1944年10月26日,《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在给父亲的家书中这样写道。不久前,这封珍藏了80余年的家书被捐赠给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发黄的信纸,工整的字迹,这封信在徐光耀心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饱含了我作为人子的孝道亲情,更有我作为一名战士保家卫国的决心。”走进大学校园,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这些汇聚“宝藏”的场馆既是时代的见证、...
2025-09-25
黄本立 厦门大学供图光谱分析这项被誉为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慧眼”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冶金、地质、化工、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等领域。百年前,中国在这一领域几乎空白。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黄本立怀揣赤子之心,以前瞻视野和无畏勇气,从零起步,开拓进取,带领中国学者在一片荒芜中开辟出原子光谱分析的科研沃土。9月21日,在黄本立百年诞辰之际,回望其波澜壮阔的科研人生,让人由衷感佩。战火中颠沛流离地求学、未及毕业便北上投身建设、...
2025-09-22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柔性纤维电极,植入动物大脑后,其运动可以受人工控制,还可以在动物肌肉组织内长期发挥作用,为脑机接口技术提供了新型传感工具。这是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的。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17日23时在线发表于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脑机接口系统中,连接电子设备和大脑的电极,是采集脑电信号的核心部件。当前,传统柔性电极在植入大脑后,一般是在固定位置采集有限信号,无法动态调节。...
2025-09-18
大黄鱼,又叫黄瓜鱼,其体色金黄、嘴唇鲜红、肉质洁白细嫩、营养丰富,有着“国鱼”的美誉。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每10条大黄鱼就有8条来自福建省宁德市,2024年该市大黄鱼产量达21.4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约80%,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宁德大黄鱼养殖产量何以能占到中国的八成?种业创新是一把“金钥匙”。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展厅。林榕生 摄壮大水产种业“芯片”走进位于宁德市的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5-09-14
唐仲璋与夫人郭如玉。1955年,唐仲璋(右四)在野外调查时与同事、学生合影。《中国吸虫学》 唐崇惕、唐仲璋著《人兽线虫学》 唐仲璋、唐崇惕著【科学家的诗词情缘】 学人小传唐仲璋(1905—1993),福建福州人。寄生虫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福建师范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副校长。1931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1948年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进修,1950年回国,任职于福建协和大学(后福建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等单位合并,...
2025-09-08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刚结束宁夏支教之行的厦门大学学子兰佳祥说。当初正是受到这句话的感召,兰佳祥成为厦大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近日,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发布,由共青团中央推荐的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荣获“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厦大团委书记张晴介绍,当时,作为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首批高校,厦大响应团中央、...
2025-08-24
前不久,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庄春兰获得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青年人才培育计划项目立项资助,她将在肠道病毒领域开展国家级课题研究,这是厦门大学博士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厦门大学以“导师赋能-平台筑基-机制护航”的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博士后从学术新手成长为科研创新生力军。“平台建设标准化、资源供给精准化、技术支持专业化”,这是厦门大学科研平台给博士后们的直观感受。王钰本硕博都在厦门大学从事抗衰老相关研究,...
2025-08-19
文化日历
通知公告
文化日历
17
11
文化日历
07
11
文化日历
03
11
文化日历
24
10
文化日历
17
10
文化日历
01
09
文化日历
通知公告
09
10
25
12
26
06
12
06
每日一书
增长的文化:现代经济的起源
增长的文化:现代经济的起源乔治·莫基尔主编馆藏地:本部-基本书库新书区索书号:F113/116《增长的文化:现代经济的起源》是一部经济史著作,它超越了传统技术或制度决定论的简单解释,将经济学、科学技术史和文化进化学结合在一起,引领读者探寻经济增长的文化动力。作者提出,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增长文化”的形成。这种文化是一个由“文人文化”和“工匠文化”构成的独特复合体。前者(由哲学家、科学家等组成)致力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