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我校南音传承团队获评2025年度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创建者:时间:2025-11-25浏览次数:41

近日,共青团福建省委公布了2025年度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名单。我校南音传承团队获此殊荣。

南音传承团队由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陈恩慧教授领衔,自2012年成立以来,团队围绕南音文化发掘、保护、传承和研究等任务,在教学科研、志愿服务、展演传播、国际交流持续发力,让被誉为“中国音乐活化石”的南音焕发新时代光彩。

科研赋能,让千年南音焕发创新活力

“传承不是墨守成规,而是要让古老艺术在当代找到生长点。”在教学科研领域,团队深耕细作,推动南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5年南音力作《凤求凰》成功入选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界唯一获此殊荣的舞台艺术作品,一举斩获福建省第六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一等奖(第1名)及24个单项奖,更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高度赞誉。

技术与艺术的碰撞,为南音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团队研发的《世界非遗南音“上四管”合奏虚拟仿真实验》获软件著作权,首创的“南音工乂谱打谱软件”等系列衍生品,让古老乐谱摆脱了传统传承的局限;“系列南音洞箫”拿下2项文化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和4项国家专利,让传统乐器在工艺与音质上实现突破。 率先编撰80余部南音著作教材……先后获批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音传承基地等7个高水平科研平台,斩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社科成果奖9项,获批国家级、省级项目65项,在CSSCI期刊等发表论文126篇,以扎实的科研实力为南音文化发展保驾护航。

躬身实践,让南音之美浸润基层土壤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乐声传递文化温度。”从2017年起,团队组建“南音推广小先锋”等社会实践队,每逢寒暑假,队员们便分批深入泉州市各县区、乡村,开展南音公益课堂、公益快闪、文化宣讲等活动。他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低幼龄儿童启蒙传统文化,与乡村南音艺人切磋交流,让南音之声在田间地头、社区院落回响。

在校园与课堂,团队牵头开展福建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项目(南音)”,将南音艺术带入晋江市7所中小学校,通过趣味教学、乐器体验、剧目展演等形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让南音文化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这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坚守,不仅彰显了团队的社会责任担当,更让南音这一非遗项目在活态传承中融入时代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舞台绽放,让南音之声传遍大江南北

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团队始终活跃在各类重要舞台,以乐为媒,传递中华文脉。从南音国际大会唱到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栏目《乐动中国:中国传统乐器公开课》直播录制到CCTV3清明特别节目《多情的土地》,团队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2023年,他们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演绎歌曲《百鸟归巢》,悠扬的南音旋律惊艳全国观众,被央视《朝闻天下》盛赞为“当年春晚最具文化价值的节目”;2024年,他们亮相全球中国留学生网络春晚,让海外游子在乡音中感受祖国文化的温暖。

联通中外,让中国故事走向世界舞台

走出国门,团队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他们累计赴欧美、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开展南音展演300多场:首次登上爱丁堡国际艺穗节的舞台,让南音与世界艺术对话;作为主宾国中国唯一展演团队,亮相第七届“阿联酋包容与共存节”,传递中国包容互鉴的文化理念;赴意大利开展“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赴中东欧四国参加“世遗泉州・多彩非遗”活动,用悠扬乐声架起文明沟通的桥梁。

在国内,团队持续开展“百所高校南音文化推广”系列活动,走进中央音乐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20余所高校;组织“南花芳馨音旗展——南音文化交流推广”活动,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国家级平台展示南音魅力;2024年,受邀赴北京故宫博物院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中阿诗会”,献上南音新作,让千年非遗在国家级殿堂绽放光彩。

从乡村课堂到国际舞台,从案头研究到舞台展演,我校南音传承团队用坚守与深耕,书写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生动答卷。此次获评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既是对团队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传承之路的期许。未来,这支充满青春活力与责任担当的团队,必将继续以乐为媒,让千年南音在新时代唱响更嘹亮的新声,向世界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校团委、音乐与舞蹈学院)